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材料一
有 的幼儿园在创设物质环境过程中,购买大量高价的成品玩具,追求高档,教师花 费大量心血精心布置五彩缤纷的墙饰,甚至还买来一些名画进行装饰,环境的布置非常明显地体现了幼儿园中教师的特长和喜好。面对这些高档的材料,教师时刻提 醒幼儿注意爱护,甚至很多时候不让幼儿操作这些材料,只是有人来参观时,才拿出来让幼儿操作。这种高档的环境一旦布置好之后,整个学期,甚至整个学年基本 不会变动。此外,有的幼儿园小、中、大班环境布置得非常雷同,当人置身其中时,如果不看班级标识牌,根本无法判断是小班、中班,还是大班。
结合有关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基本原则方面的知识,分析以上现象主要违背了哪些原则。并说明理由。
【答案要点】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是教师在创设幼儿园环境时应遵循的基本要求。这些原则贯穿于环境创设的各项工作之中,对环境创设的每一步都具有指导作用。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只有认真贯彻这些原则,才能更好地发挥环境的教育价值。
题干案例的做法,违背了经济性原则、幼儿参与性原则和发展适宜性原则。
经 济性原则是指创设幼儿园环境应考虑不同的地区、不同园所的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勤俭办园。贯彻经济性原则具体要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幼儿园在创设物 质环境过程中,购买大量高价的成品玩具,追求高档,教师花费大量心血精心布置五彩缤纷的墙饰,甚至还买来一些名画进行装饰……”明显违背了这一原则。
幼 儿参与性原则是指环境的创设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合作、共同参与的过程。环境的创设过程应该是一个积极的教育过程。环境创设本身的教育意义主要体现在:培 养幼儿的主体精神,发展幼儿的主体意识;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能切实地体验到自己做的事对集体的影响,从而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面对 这些高档的材料,教师时刻提醒幼儿注意爱护,甚至很多时候不让幼儿操作这些材料,只是有人来参观时,才拿出来让幼儿操作。”这就违背了幼儿参与性原则。
发 展适宜性原则是指幼儿园环境创设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从一般年龄特征来看,小班、中班、大班幼儿在 身心发展特点上的差异性是非常明显的,其身心发展所需要的环境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要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征为其提供适宜的发展环境。“这种高档的环境 一旦布置好之后,整个学期,甚至整个学年基本不会变动。此外,有的幼儿园小、中、大班环境布置得非常雷同,当人置身其中时,如果不看班级标识牌,根本无法 判断是小班、中班,还是大班。”就违背了这一原则。
材料二
有位教师在带领幼儿散步时,听到几个孩子作如下的对话: 甲:嘿,告诉你,小慧的爸爸妈妈是瞎子。
乙:他们上街要用棍子。
甲回过头去问小慧:你爸爸妈妈是不是瞎子? 慧:不是瞎子,是盲人。
甲、乙:是瞎子,就是瞎子。
慧:不是瞎子,是盲人,就是盲人。
这时好几个孩子都插进来,七嘴八舌地叫嚷:小慧的爸爸妈妈都是瞎子,都是瞎子。小慧顿时露出痛苦的表情,哭了起来。
结合以上案例,谈谈幼儿教师应通过哪些方法了解幼儿心理。
【答案要点】
幼儿教师必须主动掌握了解幼儿心理的方法,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和了解幼儿心理,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解幼儿心理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观察法。研究幼儿心理的方法很多,其中基本的方法是观察法。观察法,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包括其言 语、表情和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观察法包括自然观察法、干预性观察和间接观察法。自然观察法是严格意义的观察,是在完全不 改变幼儿日常生活,不附加任何条件的情况下,对幼儿直接进行观察。干预性观察仍然是使幼儿处于自然状态,只是根据观察目的,改变幼儿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条 件,或采取某种方法诱发幼儿的心理活动,观察其表现。自然观察法和干预性观察法都属于直接观察法,即研究者亲自对幼儿进行观察。研究者还可以用间接观察 法,即通过与幼儿接触较多的人来了解幼儿的心理。间接观察法有:调查访问法、问卷法、作品分析法等。
(2) 自然实验法。自然实验法或称实验观察 法,是心理学上观察法和实验法的结合。自然实验法就是在日常生活环境下,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活动、游戏、学习和劳动等正常活动中进行干预性观察。这样,幼儿 表现自然,研究者又可以按研究任务控制幼儿心理活动的产生和进行。这种方法既与观察法接近,又是实验方法,兼有二者的优点,是最常用的方法。
(3)谈话法。谈话法是通过和幼儿交谈,研究他们的心理活动。心理学上的谈话法和日常谈话的区别在于,谈话必须有明确的目的,甚至准备好谈话提纲,以达到获取必要的信息的目的。
(4) 调查访问法。调查访问法是一种间接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幼儿的家长、教师或其他熟悉幼儿的成人,去了解该幼儿心理表现的一种方法。调查访问必须有充分 的准备,拟定调查提纲。最好事先让被访人了解调查意图和内容。调查访问法的不足之处是被调查人的报告往往依据回忆而提出,因而不十分准确。另外,被调查人 所介绍的情况常常受个人偏见及态度的影响。
了解和研究幼儿 心理的方法很多,以上介绍了常用的几种。题中案例是儿童生活中的一件小事,由于这位教师 比较细心观察幼儿的言谈和行动,而及时地了解到幼儿的心理。她了解到小朋友们对“瞎子”的好奇心,以及对不幸者不懂得去同情的态度。只要及时了解孩子,就 能够抓住苗头,因势利导地做好教育工作。
培训课程:想快速通关,怎样让备考万无一失?欣瑞教育教师编制培训名师带你轻松备考,掌握考点!各省教师编制考试介绍入口,点击查看更多考试政策>>
学习交流平台:微信 | 手机APP | 微博 | 教师编制考试交流群:273373270 | 教师资格证考试交流群:99528015
教师编制考试笔试课程 | 教师编制考试面试课程 点击咨询: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